来源:网络  作者:佚名

  前两天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读到了一篇由张会亭老师写的文章《保健品“会议营销”该如何创新》(2005-07-01)。文章历数会议营销的种种不到之处确实很有见地,让我获益匪浅。然而我对张老师文章中的某一些论述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,心中有感,故大胆撰文投递。事先声明的是,我对张老师尊敬异常,曾在销售与市场拜读过他的大作,只是这篇文章似乎有些偏颇,不吐不快。我人微言轻,反驳前辈先贤难免遭人耻笑,但本人兴之所致却也顾不了这么多了。倘若这段文字有幸被选中,又倘若有幸被张老师看到,就请张老师多多见谅了!

  通读张老师的文章,似乎贯穿的主线是“会议营销存在的诸多问题”,文章很少谈及如何改进,如何创新。其中论断我在此提出我自己的观点。

  张老师在文中举例:“去年年底某保健品厂家在组织一大帮中老年“患者”旅游、吃饭、观看演出之后,由于现场观众对台上专家的“坐诊”不太信服……”我个人认为患者或者说消费者不信服的是“坐诊专家”的水平,而不是不信服专家“坐诊”的方式。倘若专家的身份属实,水平很高,消费者为什么会不信服,之所以导致消费者不信服,是那些所谓的“专家”水平出乎消费者的意料,实在是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,而是急于推销产品,消费者自然就不信服。如果消费者不信服“专家坐诊”的方式,那么他们去医院时为何还要纷纷的挂专家号。由此看来,是那些所谓的“专家”伤了消费者的心,而不是“专家坐诊”的方式让消费者不信服。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应该从专家入手,而不应该从形式入手。

  张老师在文中举的那个“玩命的鸿门宴”的例子,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把一些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来讨论,我相信在目前的营销环境下,企业如果做到这个程度,那么他的下一步打算就是关门大吉,既然要关门了,说不得,只好宰一个算一个。然而这样的企业大多都已经杳无音讯了。在保健品行业中,采用会议营销手段的优秀厂家(这里的优秀并不单单指销量优秀)占了绝大多数,文中谈到的这样的例子少之又少,而且现在消费者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,没有那个企业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会做出这样的事情。

  在此之后直至文章结束,张老师的论述中我也有几点看法:

  第一, 张先生所讲:“一边吃(免费样品),一边听(案例讲解),一边看(产品材料),一边买(实现购买)”的流程(这好像是整篇文章中唯一可以被称为“创新”的观点了)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有人实施了,而且,很多厂家给顾客吃的不仅仅是赠品还包括餐饮会的饮食,这似乎比张先生所讲或者王总实施的流程更高一筹。“一边吃奶一边骂娘”的事情总是会有的,因为任何一个厂家或商家的服务都不能保证让所有的人都满意。我个人认为,大概是张先生在听了王胜田总经理的一番言论后颇有感触,因而有所感想。然而这不能算做张先生“逐渐明晰出来”的“一条有关保健品会议营销的思考和创新的脉络”,甚至也不能算做这条脉络的组成部分;

  第二, 目前,采用会议营销模式的厂家,其产品主要针对老年人,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。然而,老年人多为慢性病患者,众所周知的是,慢性病的速效治疗药物多用于急救,考虑到速效治疗药物的毒害成分,速效治疗药物很少用来长期服用,而在会议营销中厂家考虑到营销成本,送给顾客免费服用的保健品的数量是有限的,大多赠送3天左右的用量,不可能赠送大量的产品出去,由于会议现场人数众多,即使只赠送3天的量,那么整体的赠送数量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。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就能“一边治(症状减缓)”,我们可以假设,保健品的有效成分当中是否掺杂了速效药物的成分,有这样的成分就有毒副作用,这与保健品无毒副作用的宣传不符。况且如果假设成立,这似乎和张先生讲的“

|<< << < 1 2 > >> >>|


·上一篇文章:产品利益能否承受会议营销之轻?
·下一篇文章:会议营销中销售沟通控制要点
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9j1.com/html/ch/083251052626K17AGJ4H510H5784IC.htm